3)第十五章、君不宜择_汉魏文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主父偃之谋,逐日侵削,终于安靖……”

  你不能说曹德傻,国家是要大一统中央集权。还是封建邦国,数千年来都争论不休,即便到了几百年后的唐朝,李世民还曾经一度想要把长孙无忌等功臣全都封为刺史,可世袭罔替名非封建。而实封建也呢。秦朝二世而亡,当时就有儒生跳出来说,此乃不肯封建之必然结果也;于是汉朝就搞封建了,先封异姓,被迫都给剿了,再封同姓可谁想同姓也不老靠谱的,很快便闹出来“七国之乱”……

  从景帝、武帝为始,汉朝中央政权开始逐步侵削诸侯之权,到了汉末,所谓的诸侯王就跟空头侯爵一样。只是呆在封地上混吃等死,偶尔搞搞祭祀罢了,实权都掌握在中央所任命的王国相、侯国相手中。于是就又有人说啦,汉朝的同姓诸侯要是有力量,哪儿至于有董卓乱政、群牧割据啊,恐怕曹魏亦无以代汉也这是个血泪教训,新的朝代必须汲取。

  曹德也正是受此影响,趁机为这一观点来试探曹操的想法若真封建,说不定他这一支也能给封个实有领土的公国呢。

  而且是勋还知道后世之事,曹魏数代而亡。就有人提出来,那是待同姓太苛的缘故,所以等到司马家上台以后,立刻改其道而行之。大封同姓,结果又闹出来“八王之乱”。是勋是不赞同曹魏待同姓过苛这种说法的,固然曹丕把他几个兄弟全都圈起来,待遇还不如汉末的诸侯王,可是从曹真到曹爽兄弟,那都掌握着国家大权啊难道就因为传说曹真原本姓秦。所以把他这一支都不算姓曹了?

  曹休可是正经姓曹的,曹丕、曹叡父子可也待他不薄啊。

  曹氏失柄,司马家上台,那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起来所酿成的必然结果,其中就包括曹爽太过肆无忌惮,跟是否封建真的毫无关联。

  是勋是主张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所以这回既然曹德提出来了,他便摆正车马,反对封建“封建无益于国,反伤天子权威,必不可也!”转过头来又对曹操说:“陛下既爱子修,更毋使其封大国、掌兵柄也,且可明诏,使后世子孙优容之。不可因一人而更变制度。”

  曹操一听,这话题真是越跑越远了算啦,还是我自己琢磨吧,今天找你们来实在是个错误。曹去疾、是宏辅,都是我的重臣,也是忠臣,但这俩货都天性谨慎,对于天家之事不怎么敢发表意见,甚至还不如荀公达呢……唉,设文若在,定有以教朕也。

  一想到早逝的荀彧,不禁悲从中来。于是摆一摆手,命二人退将下去吧。

  曹德、是勋并肩出了建始殿,是勋先朝曹德拱手致歉:“勋一时冲动,所言乃使去疾不能得国也,请毋罪我。”曹德说你讲这话就没意思了:“吾言当与不当,皆为国也,岂为私耶?”随即压低声音:“宏辅以为,卞后三子,谁可为嗣?”

  是勋说我不知道,他们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以谁为嗣,只在帝心一念耳。”

  曹德说宏辅你也得为自己家族的将来考虑啊“吾意陛下千秋之后,宏辅可为伊尹,为周公,为霍……”突然想到霍氏家族的下场并不怎么好,赶紧把“光”字给咽了“即周公亦受管、蔡所谮,若储君不之信,则辅臣不易为也。”

  是勋说你太高抬我了“若本朝之周公,非去疾而谁耶?”论亲戚关系,你才好跟周公相提并论吧,我就隔得太远啦“然太甲、成王之立,岂伊、周自择耶?昭帝之立,岂霍光自择耶?霍光择昌邑而昌邑废,择宣帝而霍氏族乱世臣择其君,治世则不宜择也。”

  想了一想,又加上一句:“吾等但善辅君王,恪尽臣道,可矣。”这就在大殿门口,我不信这些话就传不到曹操耳朵里去,趁机表表忠心,也好让曹操放心哪。(~^~)

  请收藏:https://m.jhs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