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章 后记1——崇祯赴考。_拯救大明朝:我能与崇祯交换身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虽然两人交换回来了身体,但大明朝的国策还是在朱常淦的手里,在崇祯的恳求之下,朱常淦终究还是对他以及江南的几个省份的士子进行了一次乡试补考。

  这个原本应该在八月初六,因为战乱而重开的考场,由朝廷派遣的正副主考,所有的官员均由京官担任。

  开始入闱,先举行入帘上马宴,内外帘官都要赴宴。

  宴会之后,内帘官进入考场内分配好的处所,监试官封门,此后内帘官便不再外出,且内、外帘官不相往来,有事只能在内帘门处交谈。

  乡试共有三场,每场考三天,而且三场考试都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

  考生们进入考场时要经过严格的搜身,然后按次序进入自己的考棚,然后便会锁门,不再允许出入。

  考棚又叫“号房”,是贡院之中一间间独立的小房间,是考生在考试期间答卷、吃饭和住宿的地方,也就是说每场考试的三天之内,考生们的吃喝拉撒睡,都要在号房内完成,直到考试结束。

  不过这次,号房的条件要好许多,有炉子,有炭火,既可用来取暖,也可用来做饭。

  乡试的监考通常较为宽松,监考官只负责查看考生是否作弊,除此之外,无论考生在号房里做什么,监考官员都不会过问。

  在皇帝的故意指使下,朱常淦得以与崇祯转换位置。

  乡试的考试内容,以《四书》、《五经》、策问为主,同时也考察考生的写作和思想问题,主要包括考生对于《四书》、《五经》的熟悉程度和理解程度,考生对于诏、判、表、诰等文体是否能熟练运用,同时还会抽取当时的时事政务四五条,要求考生结合经学理论发表议论或见解。需要注意的是,从明朝中期开始,策问便要求考生严格按照八股文的形式书写。

  作为三年一次的省级大考,举人录取率仅有3%至4%。

  乡试又称大比、秋闱,由皇帝钦命的主考官前往南北直隶及各省省城主持,凡本省生员、贡生、监生经科试合格者皆可应试。虽然生员原则上只允许科试第一、二等和三等前三名参加,但实际上通过录科、录遗(相当于由学政主持的补考)通过者,也都可以参加,但身世不够清白或父母丧事未满三年是不允许参加的。

  乡试分为两种,其中“常科”每三年举行一次,通常在八月份举行,因考试时间固定,因而不再提前通知;另一种则是“恩科”,是指在发生重大事件时,由朝廷临时增加的考试,这种则会由朝廷提前通知。

  乡试由朝廷委派翰林、内阁学士前往各地主持,各地布政使衙门则要抽调官员负责具体事项,其中在考场内办事的称为内帘官,主要负责监考和阅卷,例如主考、房官、内提调、内监试、内收掌等;在考场外办事的则称为外帘官

  请收藏:https://m.jhsg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